【大紀元2013年05月23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杜國輝、李新成紐約報導)5月22日上午,2013年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在哥大校園舉行。近1萬4千名學生在圖書館前臨時搭建的觀禮臺上,等待著他們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的許可。數萬名家長和親朋從世界各地前來觀禮畢業,分享他們的孩子或手足的成績和榮耀。哥大校長Lee C. Bollinger致詞勉勵學生,教務長John H. Coatsworth宣佈了學校受到表彰的教授們。數百名來自中國的各專業學生與他們的同學一起慶祝畢業。
學業終點 夢想新起點
從中國來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青年才俊們,在經歷了長短不等的學習以後,即將開始事業與人生的新起點。來自北京的黃同學在工程學院完成了為期一年的工業工程碩士課程。他介紹說,因為自己本科學的是數學專業,所以在哥大學習並不太難。他計劃在美國找工作。他說:「哥大的特點是『開放』,至少(在學習期間)認識很多人,有很多新的感覺,跟在國內不太一樣。」來自杭州的傅同學,和黃同學是一個專業,她表示哥大的國際學生很多、同學很多,所以學生資源很多。她當初選哥大的時候就考慮到學校在紐約,外國學生找工作比較方便。哥倫比亞有龐大的校友隊伍,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獲得校友的推薦,她希望能在華爾街找到工作。
當然,有的畢業生也有不同的打算。來自中國江蘇的錢承熙同學在哥大學習金融工程,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碩士課程。他告訴記者,金融工程是用工程學的方式對金融進行分析以建立數學模型的學科。他覺得哥大的特點是國際化,因為自己本科是學電子工程的,在哥大這一年的學習實際上是他轉換專業的一個入門階段。他原想畢業後留下來找工作,但經過綜合考慮後打算回國。他說:「因為女朋友在國內,而且國內機會也挺多。」
哥大校長Lee C. Bollinger在致辭中為學生們在哥大的學習生活進行了總結,更為他們提出了希望。Lee C. Bollinger表示,成立大學的初衷是希望借由青年人在一起的學習、生活,強化各地區的聯繫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哥大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教學、科研綜合機構。學校不僅要為學生們提供學習知識的環境,更要讓學生們擁有瞭解世界、改善世界的心胸。Lee C. Bollinger寄語各位畢業生,雖然他們能夠享受自由的環境,但世界上還有如像中國這樣沒有自由表達權利的國家。
5月22日上午,近1萬4千名各國學生參加了2013年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。圖為繼續教育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典禮上。(攝影:杜國輝/大紀元)
大陸留美學生十年翻三番
根據美國國務院的統計,在過去十年中(2002年-2012年),美國簽發給中國大陸居民的F1簽證(留學簽證)數量從2.2萬增加到18.9萬,十年間翻了三番還不止,年均增長24%以上。同期,中國大陸到美國的訪問學者簽證(J1簽證)也從6,790增加到3.24萬,翻了兩番以上,年均增長17%。受此趨勢影響,哥倫比亞接收的中國留學生數量也迅速增加,在2002-2012年,在哥倫比亞大學註冊的中國大陸留學生從606人增加到2,254人,十年內翻了近兩番。同期,哥倫比亞大學接收的中國大陸訪問學者也從246人增長到581名。
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,向朋友推薦大紀元,感謝您的支持!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13/5/23/n3877223.htm哥大華裔畢業生多-大陸留美學生十年翻三番.html 美東時間: 2013-05-22 18:05:12 PM
【萬年曆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